导致孩子性早熟的真凶不是牛初乳也不是蟹黄
牛初乳、蜂蜜、蟹黄、人参、桂圆……要是你给孩子吃这些,十有八九会有“过来人”冲过来阻止:“你不知道这些能让孩子性早熟吗?!”虽说是好心,但这种说法已经被专家证实并没有科学依据。
燕窝、虫草、人参、桂圆(干)、荔枝(干)、黄芪等这些食物列入黑名单的主要原因是它们都是大补、壮阳、发物等等,类似的东西还有不少,民间说法不一。
很遗憾,这些概念从未被现代科学证实。目前没有科学证据表明它们和婴幼儿性别发育有关,既没有毒理学、药理学、病理学依据,也没有流行病学证据。
△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交流部副研究员、博士钟凯
也许你还是不相信,那么我们就挨个儿掰扯掰扯,为啥要给这些东西从“导致儿童性早熟”的黑名单里移除!
1、鱼子、蟹黄、蟹膏、海胆
这几个都是水生生物的卵、生殖腺及其分泌物,大家担心的其实是“激素”。不过,它们的激素含量比鸡蛋低得多,为啥你吃鸡蛋不怕性早熟?
激素要发挥作用首先依赖“受体”,激素就像钥匙,受体如同锁,如果配不上对,激素再多也没用。即使配对成功,还需要一系列的酶参与代谢调控。
自然界物种千千万,许多生命都受自己的激素调控,也要参与食物链的循环,越是高等生物,其激素和受体的配对就越专一。如果一种激素能轻易地跨物种发挥作用,生物界岂不乱套了?
2、鹌鹑蛋、鸽子蛋
鹌鹑蛋、鸽子蛋或其他鸟蛋在相同重量的情况下,总体营养价值和鸡蛋差异并不大,只有个别维生素、矿物质有少许差异,但这与性早熟并没有关系。各种蛋的激素水平大致相当,如果鸡蛋不会导致人的性早熟,其他鸟蛋也一样。至于“兴阳”、“大补”等中医概念,很遗憾无法用科学验证。
3、动物内脏
动物内脏列入黑名单源于一些个案,比如一个孩子吃了一个牛腰子,很快出现亢奋、不睡觉等症状。实际上这样的症状很可能是某种瘦肉精(比如克伦特罗)造成的,瘦肉精可以让家畜多长瘦肉,同样的饲料也能多长些肉。瘦肉精属于β-受体激动剂,不过严格来讲它是兴奋剂而不是激素,和性早熟没啥关系。
动物内脏可以提供丰富的营养,比如蛋白质、铁、维生素A,但其中的重金属、药物残留通常比肉里多,尤其是肝肾。虽然内脏不宜多吃,但和性早熟也没有关系。
4、禽类、鸡脖、鸭脖
禽类的典型当然就是“速生鸡”了。速生的原因并非“快速生长剂”、“促熟剂”,而是良种选育(大快型白羽鸡)、优化饲料、良好养殖条件等因素。目前发达国家最好的养殖技术可以实现32-35天出笼,我们的“42天鸡”已大大落后。养殖动物可能使用抗生素,但抗生素并不会导致性早熟。
鸡脖、鸭脖里面确实有腺体,不过这跟激素、性早熟也不搭边。鸡脖子没有淋巴结,脖子里那些颗粒状的是胸腺。鸭和鹅在颈部有1-2对淋巴结,不过这些腺体在皮下肉眼可见,一般外面卖的鸡脖、鸭脖已经去掉。
5、鳝鱼、螃蟹、肥美的水产
有传言说鳝鱼是喂避孕药长大的,螃蟹也是喂避孕药的,各种长的肥美的水产都是喂药的,甚至有说螃蟹是打了激素针。
首先,给人用的避孕药,动物吃了没用啊。再说长得肥美跟吃避孕药有啥关系?主要是养殖技术好,舍得给优质饲料啊。
鳝鱼确有“变性”的现象,小时候都是雌性,生一次孩子就变雄性了,它就这样,不需要用激素。真要是用了激素,反而死得快。
螃蟹打针也是荒唐得很,活螃蟹打完很快就死,何况一个一个打针你不累啊?这一传言可能主要来自螃蟹运输过程中受挤压,导致螃蟹壳被爪子戳出小孔。也不排除个别商贩为了短斤少两,给死螃蟹壳里面打水,总之是跟性早熟没关系。
有些误传来自于水产抗生素,这确实是一个问题,不过抗生素不是激素,不会导致性早熟。
6、蜂蜜、蜂王浆
但凡动物产品都会有极微量的激素,要不然动物怎么生存呢?蜂蜜、蜂王浆也不例外,但到底是什么激素,有多少量呢?其实蜂蜜和蜂王浆中激素极少,而且这个量比鸡蛋里的激素都低得多。为啥吃鸡蛋不担心,喝蜂蜜就担心呢?
蜂蜜和蜂王浆里面会有花粉,花粉相当于植物的精子,里面也会有微量的植物激素,不过这些激素显然是不会对人起作用的。
7、牛初乳
相关行业曾在年对牛初乳中50种激素含量进行测定,结果与普通牛奶并无统计学差异,当然也有数据说牛初乳里的激素水平是普通牛奶的5-10倍。但是,相同类型的激素,人奶尤其是人初乳一般高于普通牛奶和牛初乳。如果牛初乳(或牛奶)中的激素可以导致性早熟,那岂不是母乳喂养的孩子个个都要性早熟了?
国家规定婴幼儿奶粉中不得加入牛初乳,主要原因不是性早熟,而是初乳的品质不稳定,产量低,不利于规范化生产。而且婴幼儿吃普通奶粉就足够了,牛初乳这个噱头会让家长掏冤枉钱。
8、大豆及其制品
大豆含有大豆异黄酮,是类雌激素,所以上了“黑名单”,豆腐、豆浆、豆干、大豆蛋白粉等等都成了嫌疑犯。其实大豆异黄酮含量相当低,更何况它只是类激素,和雌激素比起来作用差很多,正常食用不仅不会导致性早熟,还可以提供很好的营养。
其实更简单的办法是看豆腐坊老板的孩子有没有性早熟,他们是吃豆制品最多的。
9、炸鸡、薯条
有人说反复煎炸的油会氧化变性,产生很多有毒化合物,所以会导致性早熟。这么说来,早餐摊点的炸油条更容易导致性早熟才对,毕竟连锁快餐店对煎炸油的质量还是有控制的。不过,氧化变性和性早熟怎么拉上关系的?你的化学老师和生物老师可能会抱头痛哭。
当然,油脂摄入过多导致的肥胖是性早熟的高危因素,因为脂肪会促进雌激素形成。有的案例中,肥胖男童的雌激素水平竟和成年妇女相当。
10、碳酸饮料、功能饮料
媒体报道曾有小孩子特别爱喝可乐,结果性早熟。碳酸饮料本身并不导致性早熟,有几个孩子小时候没喝过汽水的?问题是如果用含糖饮料代替水,里面的糖会导致肥胖,进而诱发性早熟。就算不是碳酸饮料,用纯果汁或果汁饮料代替水,一样会有问题。
至于说功能饮料多含有激素,这可真是赤裸裸地造谣了,一些号称提神的饮料只是加了咖啡因而已。当然,目前市面上的功能饮料也常常是含糖的。
11、奶油蛋糕、汉堡
这个就不多解释了,主要原因还是吃太多导致肥胖。就算你不吃它们,换别的高能量食物拼命吃,照样有问题。
12、反季节蔬菜、水果
反季节果蔬是科技和物流的进步,比如冬天也能吃到大棚里种植的草莓,或者从海南运来的西瓜,冷藏保鲜技术也大大延长了果蔬的供应期。
咱换个角度想,东北过去到冬天只有白菜、土豆、大葱等极少数的冬储菜,现在基本上菜场一年四季都有各式蔬菜,请问东北娃性早熟了没?
13、催熟的水果和蔬菜
不是所有水果都能催熟,只有“呼吸跃变型水果”可以,比如菠萝、香蕉、芒果等。水果催熟主要使用“乙烯利”,它的作用是释放乙烯,用量不能大,否则水果很快就会烂掉。
很多水果在成熟过程中也会释放少量乙烯,所以民间才会有“苹果和生柿子放一起”的窍门。催熟水果就能催熟人,你真的想多了。
蔬菜催熟传得最多的例子就是黄瓜,有的说是喷避孕药,有的说用生长激素。避孕药其实是讹传,黄瓜上面用的叫植物生长调节剂,也可以叫作植物激素、植物生长激素,但植物激素在人身上没有“受体”,也就是找不到“开关”,所以不会引起性早熟。
类似的还有无根豆芽使用的赤霉酸,它也是植物生长调节剂,许多植物种子和幼苗里会天然产生。
导致性早熟的明确原因
1、脑部和其他机体病变、肿瘤
2、营养过剩以及由此带来的肥胖
3、看太多包含性暗示的画面或爱情动作片
4、误服药物,比如避孕药
5、开灯睡觉
怎样预防孩子性早熟
1、从小培养孩子谷物、蔬菜、肉蛋奶的合理搭配,不要以为高蛋白才是好食品。
2、不要让孩子把果汁、饮料当水喝,避免能量摄入过多。多陪孩子玩耍、运动。
3、尽量不给孩子吃营养保健品。补钙补铁补锌补脑请遵医嘱。家长如果有吃口服避孕药的,一定放好了,孩子的好奇心是什么都敢翻出来吃的。
4、尽量不要在小摊贩那儿买价格低廉的塑料玩具。
5、如果出现性早熟迹象,医院就诊,不要盲目怀疑食物。
内容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更多免费福利领取:
回复“崔”,领取《崔玉涛家庭育儿》系列八本+育儿讲堂视频
回复“郑”,领取3本《郑玉巧育儿经》胎儿卷、婴儿卷、幼儿卷
回复“巧虎”,领取史上最全巧虎全套,多集,英语+数学+汉字拼音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pengpeidong.com/jjys/632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