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野味,一场壮阳与权力的千年轮回
北京看白癜风好点的医院 https://baike.baidu.com/item/%E5%8C%97%E4%BA%AC%E4%B8%AD%E7%A7%91%E7%99%BD%E7%99%9C%E9%A3%8E%E5%8C%BB%E9%99%A2/9728824?fr=aladdin
上一篇文章: 男人吃大蒜壮阳吗适量吃大蒜对男性有好处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撰文/芙蓉王
编辑/赵艳秋
01
上世纪90年代,繁衍于西伯利亚的禾花雀每年10月会飞到南方过冬,此时的南方水稻低垂,给这些鸟提供了温润的气候和充足的食物。只是鸟也没想到,这会是一条不归路。《中华手工》杂志在年刊登过一篇文章,提到广东人如何捕食禾花雀:当地人晚上拿着大灯,把黑夜照得透亮,把锣鼓打得震天响,禾花雀四散开来,被树在半空中的大网罩住,做成了铁板烧、油炸椒盐和荷叶蒸。这种鸟体型非常小,要想满足味蕾,一个人一餐往往要吃几十只甚至上百只。这道菜还被作者称为广州本帮菜,誉为“天上人参”。而在《农村新技术》杂志上,赫然写着连续食用禾花雀7天,对治疗阳痿有显著效果。上海一位美食专栏作家在一篇文章中写道:广东人拿禾花雀来煲汤、卤水、酥炸或者浸药酒,被视为滋补上品。有些老华侨每年10月都要专程回广东寻味,尤以酥炸禾花雀最被推崇。电影《食神》中截图
“别说入口酥融甘鲜的禾花雀本身,就是锅底那炸剩下的一汪油,加两勺冷饭,一把葱花下去炒一炒,也是滋润无比,异香扑鼻。”贪婪的食客都垂涎欲滴到这个地步,也就不难理解,数量繁多的禾花雀为什么会变成濒危物种。年12月5日,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正式将禾花雀列入“极度濒危”等级,离灭绝只有一步之遥。广州一位摄影爱好者在年因拍到一只禾花雀还上了新闻。事实上,无数被贴上滋阴壮阳之物,都被食客穷尽一切来追逐。此前即便生猛如广东人,吃蝙蝠的现象也不普遍。曾有学者在年做过一份街头调查,多人中仅有43人食用过蝙蝠,占比不到10%。看来,蝙蝠的长相还是成功挡住了不少人的食欲,即便蝙蝠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有着好名声,因为”蝠“与”福“谐音,而蝙蝠的生活习惯是倒挂,听起来就是“福到了”,而不像西方描绘成吸血鬼的样子。但不知从何时起,蝙蝠滋阴壮阳功效被拿出宣传。东晋的葛洪在《抱朴子·内篇》中说,千岁的蝙蝠是白色的,风干之后研磨成末,吃了可以延年益寿。蝙蝠汤也就不再被计较颜值,登堂入室了。事实上,吃蝙蝠的地方更多是在非洲和太平洋岛国,目前网上流传最多的几个蝙蝠汤视频都是这几个国家拍摄的。譬如“蔡省长”就笑容满面地说曾品尝过帕劳蝙蝠汤。图/视觉中国
国人的这种食补壮阳观念甚至已经影响到了太平洋对岸的物种。加利福尼亚湾的石首鱼被中国食客盯上之后,就处于濒危状态。在墨西哥,私捕石首鱼比贩毒还要利润丰厚。石首鱼的鱼鳔被晒干走私到中国等地,有报道称,一个完整的鱼肚售价高达25万美元。正如NBC在一次石首鱼走私案中揭示巨大商业利益背后的原因:“因为许多中国人误以为石首鱼的鱼鳔可以壮阳,或治疗循环系统、皮肤的疾病。”人们看中的不是石首鱼,而是看中了鱼膘,学名叫花胶,被认为男人吃了壮阳补肾,女人吃了美容养颜。还有原产于北美的象拔蚌也是这个原因。这种海产贝类也没有得罪谁,纯粹是因为长相出格,看起来很像雄性生殖器,免不了让人联想翩翩,自然也无法逃避被吃掉的命运。好在这种贝类已经实现了人工繁殖,避免了走向灭绝的境地。而几乎所有被传有滋阴壮阳功效的植物和动物,都会身价倍增,让无数人趋之若鹜。从玛咖、淫羊藿、巴戟天,到中华鲎、鱼膘、牡蛎、蛤蚧、海马、禾花雀、象拔蚌……滋阴壮阳的名单可以从西直门写到东直门。男人不行,流泪的不仅仅是女人,还有无数的能补肾壮阳的野生动物。野生动物的杀戮史上写满了四个大字:滋阴壮阳。两年前,常山药业的公告引起很多争议,里面提到,国内ED(勃起功能障碍)患者人数约1.4亿人,假设其中有30%接受治疗,人数将达万人,假设接受治疗ED患者每年都能多次使用药物,未来中国潜在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百亿元级别,市场空间广阔。尽管这一数字的准确性存疑,但也侧面印证了补肾壮阳的人对野生动物的需求是多么强烈。02与补肾壮阳的隐性需求不同,吃野味还有一个重要的显性需求:炫耀权力、彰显身份,让人吃出阶层的高贵感。在中国古代,饮食文化就跟权利等级紧密挂钩。早在先秦时期,就有“天子食太牢,牛羊豕三牲俱全,诸侯食牛,卿食羊,大夫食豕,士食鱼炙,庶人食菜”。意思是天子想吃什么肉就吃什么肉,其他阶层只能按规定吃肉,而老百姓只能吃菜。春秋五霸的齐桓公吃尽了野味要吃人味,就把自己的想法说给手下一个臣子易牙。易牙马上回家把自己3岁的儿子杀了,做成婴儿汤献给齐桓公喝了。君王权力在美食上被极端地彰显。除了天子,古代达官贵人、名流富贾以食“山珍海味”为荣。仅山珍就历数了十种野味珍馐,像猩唇、驼峰、熊掌、鹿筋、豹胎、哈土蟆等。其中,以百果为食的果子狸被称为山珍之首。果子狸从古至今命途多舛。从宋朝开始,就在达官贵人的诗词中出现频率最高,从做法到吃法一应俱全。大文豪苏轼写过一首诗——《送牛尾狸与徐使君》,里面有一句:“泥深厌听鸡头鹘,酒浅欣喜牛尾狸”。这个“牛尾狸”说的就是果子狸。杨万里这个吃货文人也曾诗云:“坐无黄雀牛尾狸,荆溪日日思江西”。所以每到冬季,肥美的果子狸成了宋代贵族争相猎食的珍品。元明时期,江南出产的果子狸被指定为贡品,给皇室享用。图/视觉中国
到了清代,这种阶层饮食文化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。“御膳房”中备着东北的熊掌、南海的鱼翅、海南的燕窝......飞禽走兽尽是皇帝的口中之物。有一道“清汤虎丹”的菜,用的是小兴安岭雄虎的睾丸作成,片成片儿,摆成牡丹花瓣。到了现代,饮食文化虽在不断变迁,但依然保留了权利的味道,野味的稀缺性仍是突显身份的象征。八项规定出台之前,公务宴请也助长食用野生动物的歪风邪气。野生动物保护专家潘文石曾提到,相当一部分公款宴请的高价“压台菜”都是野味,还有了“无燕(燕窝)鲍(鲍鱼)翅(鱼翅)不成席”的潜规则。四川官场曾发生过野生动物“集体跳崖”的滑稽一幕。年,绵阳时任县委书记宴请时任市委书记谭力,桌上摆了苏门羚、扭角羚等珍稀保护动物。谭力故意对该县委书记说:“这是国家一级、二级保护动物啊!”县委书记则非常艺术地说道:“从山上滚下来摔死的,不吃可惜了。”谭力会心一笑:“我一来,你们这儿的野生动物就集体跳崖啊?”众人哈哈大笑,开始大快朵颐。不久后,这位县委书记就被提拔为副市长,野生动物成了上位的垫脚石。好在谭力和这位县委书记最后都因贪污腐败而落马。年,国务院发过一个文件,提到“要规范接待用餐,不提供鱼翅、燕窝等高档菜肴和受保护的野生动物”,公务宴请的奢靡之风才被扼住。最近一次因为公务宴请野生动物引起热烈讨论的是在广西。热情好客的广西官员用穿山甲来招待前来考察的香港富商,没见过“世面”的香港富二代算是大开眼界,“深深地爱上这野味了”。只是没想到两年后,这位富二代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,公然在微博上炫耀吃国家二级保护动物,引起民愤。最终,连烹煮穿山甲的厨师都被刑事拘留。年10月,温州警方破获了一起穿山甲特大走私案。走私团伙将非洲尼日利亚的穿山甲鳞片先运到韩国釜山港,然后分装在40多个集装箱运到上海的一个小码头,最后转运到温州瓯海。这些人很有反侦察经验,货车外侧的麻袋装的全是姜片,里侧才是穿山甲鳞片,这样做一方面抽检不易查到,另一方面姜片可以掩盖穿山甲的味道。但这辆车早已被温州海关盯上,当被叉车卸下来之后,整整包麻袋的穿山甲鳞片,总重量超过10吨。再加上之前走私的两批,总走私量超过23吨,意味着近5万只穿山甲遭遇毒手。尼日利亚的穿山甲怎么也没有想到,没有被贫穷的非洲人吃掉,却被一个远隔万里的国度拿去入药。年的统计结果显示,尼日利亚共缉获穿山甲及其鳞片吨。这是一个恐怖的数字,而绝大多数鳞片的最终流向地都指向了中国。根据上世纪90年代末开展的第一次国内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,11个有中华穿山甲分布的省区还分布有6万余头中华穿山甲。但巨大的需求很快把国内穿山甲变成了濒危物种,之后非洲和东南亚的穿山甲被大量走私到中国。世界自然基金曾统计,穿山甲成了全球非法贸易最多的哺乳动物。穿山甲作为哺乳动物,外形虽像一只小霸王龙,但不会叫,也没有牙齿,不具备攻击性,拖着重重的尾巴跑不快,所以遇到危险,它们都会把身体卷成球,用坚硬的壳来保护自己。在自然界,这也算是一种有效的防御手段,诸如老虎狮子这些尖牙利爪的猛兽也拿它没办法。图/视觉中国
但这样的特点防不住人类,反而变得非常容易被捕捉。它们的肉拿去蒸煮炖焖煲,成了大补的食材,它们的鳞片做成了中药材,说是有通乳和化瘀散结之效。外界一直有声音要把穿山甲的保护等级从二级提升到一级。然而,中国的穿山甲直到濒临灭绝,也没能等来这一天。事实上,虽然在我国交易和食用穿山甲是绝对违法的,但穿山甲鳞片入药是合法的。如今国内随便一个有中成药的药店,都能买到穿山甲鳞片,这只是一剂价格昂贵的中药,售价三四千元一公斤。林业系统有这样一个说法,所有合法销售的穿山甲鳞片,都来自库存系统,一年大概25吨的量。但这个量或许远远不能满足中国的市场需求,而且从年开始没有再公开。野生动物入药一直是中医的传统。《神农本草经》记载了65味动物药,《本草纲目》中动物入药已达味。年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》在颁布27年后,首次进行大修。在野生动物制品能否入药问题上,新法规定:人工繁育技术成熟稳定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,经科学论证,可凭专用标识出售和利用。但立法一直在民俗习惯、动物保护、经济发展和大众舆论之间徘徊。虎骨和犀牛角解禁1个月后又被推迟实施,也是在这个背景下发生的。年,考虑到“合理利用才能有效保护”,中国解除了年虎骨和犀牛角不能交易和入药的禁令,允许它们用于医疗和科研用途。东北虎林园里正常死亡的老虎尸体都存放在冷库里,既不能卖也不想销毁,每年花大量资金维护,他们一直呼吁解禁虎骨药用限制,把虎骨卖了来改善现有老虎的生活,达到以虎养虎的目的。同仁堂的虎骨酒也早已经无虎骨可用,不得不用豺骨替代,虎骨酒也改名成为护骨酒,后来又变成了壮骨酒。不过,解禁令在舆论压力下推迟至今仍没有下文。从现在的态势来看,重新解禁遥遥无期。活熊取胆也是在多年的争议中走到了今天。福建有家企业叫归真堂,主营业务是活熊取胆。国家法律规定,熊不能杀,但人工繁殖的可以定期引流胆汁。熊胆被列为四大传统名贵动物药之首(熊胆、虎骨、牛磺、麝香),是目前唯一可量化生产的名贵动物药,《本草纲目》记载:“熊胆可用于惊风抽搐,外治目赤肿痛、咽喉肿痛。”年2月,归真堂第一次筹备上市,遭到一群社会名人的反对和举报。当时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还说,“取胆汁过程就像开自来水管一样简单,自然、无痛,甚至还很舒服。”这样的说辞引起了大量网友的不满。图/视觉中国
归真堂负责人邱淑花越想越气愤,“反对我们就是反对国家”。后来,归真堂多次筹备上市,都因为争议太大无疾而终。邱淑花在媒体采访中哭诉,“早知道搞上市这么苦,我就绝对不上市”。当年修青藏铁路,为了给藏羚羊留出穿越通道,硬是耗资约7亿元在沿线建造了33处野生动物通道,引导胆小谨慎的藏羚羊穿越这条铁路大动脉。藏羚羊也在各方帮助下迅速恢复,种群数量已超过30万。但并不是所有的野生动物都有藏羚羊的待遇。药用价值一直是人们觊觎这些珍稀物种的重要原因。虽然不少专家说,要摒弃玄学观点,比如他们认为穿山甲鳞片和指甲盖的成分没有什么差别,虎骨和其他动物的骨头成分也无二致。但这样的论调,在数百年甚至几千年形成的文化面前,没有说服力。很多人仍然抱怨,由于缺少了野生动物的原料,导致中药药力和作用下降。02年12月30日晚,广东卫生厅接到河源卫生局电话,通报当地一位厨师得了一种不明肺炎,与他接触的几位医务人员都生病了。这是被发现的首例非典病人,却没能引起太大重视。3个月后,非典在北京全面爆发,这场疫情最终造成了全球多人感染和人死亡。17年后的同一天,武汉一名李医生在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pengpeidong.com/lszy/535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