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冬至一阳初生,万物始,做好这几点,健
今天我们迎来年的最后一个节气——冬至,又俗称“冬节”、“长至节”、“亚岁”。
“冬节”指的是冬天里最重要的一个节日,“长至节”指的是在这一天里,晷(日影)最长,“亚岁”指的是这个节日的重要性仅次于春节过年。
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,我国古人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,测定出了冬至,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。
冬至时,太阳运行至黄经度,直射南回归线(又称为冬至线),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。因此,冬至日是北半球白天最“珍贵”、黑夜最漫长的一日。
冬至过后,夜空星象完全换成冬季星空,白天慢慢变长,黑夜慢慢变短,而且从今天起开始“进九”。
《周易》中冬至对应的是“复卦”,下震上坤之象。雷在地中,阳在阴中。此时天地间阴极阳生,开始了一阳,但是阳气还很微弱,要扶助,不能伤害。
所以“复卦”上说:“先王以至日闭关,商旅不行。”什么叫闭关呢?斋戒、沐浴、清净,万缘放下,也就是温养。
在冬至,古人反复强调,不要妄动扰乱阴阳,才能长居久安。
《黄帝内经》言,阴阳者,万物之纲纪,死生之父母,逆之则灾害生,从之则苛疾不起。
《后汉书》上说:“冬至前后,君子安身静体。”意思是这段时间养生必须静养,不要兴师动众,以免扰乱自己和天地阴阳的变化。
冬至三候中国古人将冬至分为三候:“一候蚯蚓结;二候麋角解;三候水泉动。”
一候,蚯蚓结冬至之日“蚯蚓结”,蚯蚓感阴气蜷曲,感阳气舒展,六阴寒极时,纠如绳结。
二候,麋角解冬至后五日“麋角解”,鹿属阳,山兽,感阴气而在夏至解角。麋属阴,泽兽,感阳气而在冬至解角。
三候,水泉动再五日“水泉动”,水乃天一之阳所生,现在一阳初生,所以,水泉已经暗暗流动。二十四节气冬至冬至民俗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,《汉书》中说:“冬至阳气起,君道长,故贺。”人们认为:过了冬至,白昼一天比一天长,阳气回升,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,也是一个吉日,应该庆贺。
吃饺子
饺子相传是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看到受冻的百姓,便叫其弟子搭起医棚,用羊肉、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,捞出来剁碎,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,做成一种叫“驱寒娇耳汤”的药物,施舍给百姓吃。
后来,每逢冬至,人们便模仿做着吃,形成了习俗。
吃汤圆
民间有“吃了汤圆大一岁”的说法。冬至吃汤圆,是我国的传统习俗,在江南尤为盛行。
汤圆的主要材料糯米,味甘性温,入脾肾肺经,具有温胃健脾、益气止泻、生津止汗的功效,温能养气,气充则身自多热,所以在冬季食用汤圆能起到滋补、御寒的作用。
喝冬酿酒
在江苏,很多地方的人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。冬酿酒就是一种米酒,加入桂花酿造,香气宜人。百姓在冬至夜畅饮冬酿酒的同时,还会配以卤牛肉、卤羊肉等各式各样的卤菜。
米酒素有“百药之长”的美称,是中医上很重要的辅佐料或“药引子”,在寒冷的冬天,冬酿酒有温中益气、驱寒祛湿的功效。
吃羊肉
冬至吃羊肉的习俗,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。相传,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,觉得味道特别鲜美,赞不绝口,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。
中医认为,羊肉味甘而不腻,具有补肾壮阳、暖中祛寒、温补气血、开胃健脾的功效,所以冬天吃羊肉,既能抵御风寒,又可滋补身体,实在是一举两得的美事。
冬至的次日开始数九,这就是人们所说的"提冬数九"。数上9天是一九,再数9天是二九,以此类推,数到"九九"就算"九"尽了。"九尽杨花开",那时天就暖了。
入九以后,文人墨客,搞所谓消寒活动,择一"九"日,相约九人饮酒("酒"与"九"谐音),席上用九碟九碗,成桌者用"花九件"席,以取九九消寒之意。
冬至养生冬至之时,我国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。所谓“冬至一阳生”、“阴极之至,阳气始生”,这时阳气最弱、阴气最盛,是一年到头养生保健的重中之重。
冬藏要藏阳气!冬天阳气藏得好,春阳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。而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,也是人体阳气最弱的时节,要学会“躲”才能养护好体内微弱的阳气。
躲暴饮暴食冬至正值岁末年初,很快就会迎来元旦,此节气期间多有聚会,切记不要暴饮暴食。因为此时,阳气最弱,无法帮助身体运化过多的食物。
躲寒冷冬至时节人体的阳气太弱,所以身体的抵抗力也较差,这时要躲着寒凉,外出时一定要戴围巾,捂好背、腹和足底,避免风寒的侵袭,才能不感冒生病。
躲房事在人体阳气虚弱时,宜养精蓄锐,切不可过思邪淫伤身。
躲大汗汗为心之液,大量排汗同时会耗费大量精气。冬季应顺应天时,注意养藏,安静休养,不宜剧烈运动,大量出汗。
躲是非冬季是高血压、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,《黄帝内经》讲“冬三月,使志若伏若匿,若有私意,若己有得”,冬至时节躲去是非,就能很好避免因情绪波动引起的各类突发病。
保健康补阳气
晒后背
天下第一补阳品是太阳!
万物生长靠太阳,尤其是在冬天!想要补充人体的阳气,最简单的方法是——晒太阳!但需要注意的是,能有效补阳的方式是晒背部。
《黄帝内经》讲,“腹为阴,背为阳”,晒后背能补充人体的阳气,调节身体的阳经气血。
方法:可以在中午找一个向阳的窗边晒晒后背,全身都会很温暖。
搓后腰
腰眼为经外奇穴,位于人体腰部第四腰椎棘突左右3—4寸的凹陷处。
用手掌搓腰眼和尾闾,不仅可以疏通经脉、强壮腰骨,还能起到固精益肾和延年益寿的作用,且男女都适用。
方法:双手搓热后,紧按于腰眼处片刻,再向下重推至尾闾部,每日反复50-遍。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pengpeidong.com/lszy/934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