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喜欢吃手吃饭乱扔东西,不和其它孩子

以下问题均为儿童心理学家李娴在怡禾会员群的答疑,这些问题也比较普遍,分享给大家。

1

Q:孩子喜欢吃手,家长需要干预吗?

会员具体提问:9个月女宝宝,从3个月开始吃手,那个时候还小就没有管她。现在入睡不管是抱哄还是拍睡都要吃,中间浅睡眠接觉也要吃。一天吃手的时间比较长,该怎么给她戒除呢?

李娴:我们先来说一说2岁前孩子吃手最常见的几个原因。

1.正常的身体探索发育行为

最早在两三个月左右,婴儿出现源于吮吸反射的吃手探索身体行为,这是一个正常的行为发育动作,包含了宝宝的感知觉发育和认知发育。宝宝看到自己的手指,但她还没有自我意识,不知道手指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,她很可能是把手指当成一个玩具。这个时候的吃手,是宝宝在探索身体,用嘴巴认识了解外部世界。

2.自我安抚

宝宝会通过吃手来进行自我安抚,通常在紧张烦躁时,入睡前后、睡眠期间比较常见。当宝宝吃手的时候,大脑的脑下垂体会分泌一种叫做内啡肽(endorphin)的激素,它有天然镇痛作用,是一种让我们平静放松,感觉轻松愉悦的荷尔蒙。

睡觉(尤其是黑夜里睡觉的时候),是宝宝经历了一天的疲惫后自身安全感降到最低,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帮助他们放松下来的时候,所以睡前吃手是宝宝身心发展正常的表现。除此之外,如果宝宝饿了、累了、觉得无聊了,她都可能会把手指放到嘴巴里含着。

一般我们认为,2岁前后的宝宝吃手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,有助于宝宝实现自我安抚、减少孩子哭闹、帮助他们自我调节情绪、顺利入睡等等。

3.长牙

宝宝通常从六个月前后开始长牙,牙齿萌出的时候牙龈非常酸疼,孩子这个时期更倾向于会咬东西来减缓酸痛感,手指是最方便直接、可供他们啃咬或娱乐的工具之一。针对这种情况,家长可以在白天期间提供一些能让宝宝啃咬的东西,比如牙胶、磨牙饼干、磨牙玩具等。

总结,根据一些数据统计,在0到1岁婴儿时期,宝宝吃手的情况%会发生;两岁后会下降到50%左右;两岁到六岁大概是15%-19%[1]。所以,在孩子两岁前,通常不建议父母强行阻止宝宝吃手。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,他们的情绪自我安抚能力(心理安全感)逐渐提升,日常活动和生活安排的丰富多样化,孩子可做的好玩的事情越来越多,吃手的行为自然会慢慢减少。

年龄上的界线,对于非营养性吸吮行为(包括吃手和使用安抚奶嘴),美国口腔学会建议4岁以上安排戒除;另外除了睡前吃手,日常宝宝吃手时间长、频率高,一天超过6小时也需要考虑戒除;除此以外,吃手如果影响到口腔发育和日常生活(语言和社交功能),家长也需要有所顾虑,结合孩子的生活状况和情绪状态,仔细排查孩子吃手背后的原因。

2

Q:孩子不好好吃饭,“故意”乱丢东西,该如何处理?

会员具体提问:1岁4个月女宝宝,有时候吃饭会丢食物丢餐具丢水杯,告诉她不可以,觉得她好像能理解,有时候会停止扔东西的动作,但有时候就像故意反着来,看着我就把东西往地上丢,好像在看我的反应一样,和她说这样是不对的,还是会继续扔,该怎么处理呢?

李娴:吃饭时丢东西的行为背后代表着什么意思?我们主要需要考虑三点。

1.孩子不想吃饭

如果刚上餐椅就丢东西,宝宝不想吃饭的时候,她就会试图用丢东西的行为来传递一个信号——“我不想吃饭了,我想下去玩儿。”如果是这样的话,家长需要考虑,宝宝是不是还不饿不想吃?吃到一半扔东西,那么孩子是不是已经饱了,食物的分量会不会太多?坐在餐椅的时间过长孩子觉得无聊?是否可以给孩子准备小一些分量的食物,等她吃完后就把她放下来玩。

如果孩子固定扔某一种食物,很可能她对这种食物没有感情——宝宝很讨厌这种食物。

2.探索事物之间的因果逻辑关系

1岁左右的宝宝非常有探索欲,好奇这个东西扔下去会带来什么反应。比如,餐具碰到地面会发出“啪,嘣”的声响,勺子扔掉从眼前“消失了”,又重新“出现了”(被爸妈捡回来)了,“真神奇啊!”宝宝玩得不亦乐乎,这是宝宝探索因果逻辑关系的一种方式。

3.获得父母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pengpeidong.com/qtff/7099.html

网站简介| 发布优势| 服务条款| 隐私保护| 广告合作| 网站地图| 版权申明

当前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