壮阳补肾哪家强十种膏方常用壮阳类中药

按:膏方为治疗慢性病虚症和虚实夹杂症的最佳剂型,所以制订膏方当以辨证论治为原则,选方用药也颇为灵活,但也并非毫无规律可循。

补气常用人参、党参、黄芪;养血常用当归、阿胶、首乌;益阴常用沙参、麦冬、女贞子;壮阳常用鹿茸、淫羊藿、巴戟天;活血常用丹参、赤芍、桃仁;行气常用柴胡、木香、枳壳;运脾常用苍术、白术、陈皮等。此外,膏方之要,尚在于其形,若盲目追求质轻气薄之品,只恐难以成膏,故而对于质润、滋腻、胶质之品当有所任用。本章介绍膏方中常用的中药和胶剂,供制订膏方时参考。

膏方常用中药---壮阳类

鹿茸

性味:甘温。

归经:入肾、肝、心、心胞四经。

功效:生精补髓益血,助阳,强筋健骨。

主治:一切虚损,男子虚劳精衰,腰膝痿弱,眩晕滑精,妇女崩漏,带下等症。

文献摘录:《神农本草经》曰:鹿茸气味甘温,主漏下恶血、寒热、惊痫、益气强志。

按语:鹿为灵兽而多寿,以鹿之督冲两脉独旺之故,其茸汇集精血,所以善补人之督冲精血。鹿茸中血片补阳益气之功最著,稍长名毛角,功用亦佳;鹿角益肾补虚之力略次。本品兴阳而不燥,以血肉有情著称,用治老年虚赢有独到之处。鹿角熬膏名鹿角胶,胶渣名鹿角霜,亦能补虚。

淫羊藿

性味:辛温。

归经:入肝、肾二经。

功效:补肝肾,坚筋骨,助阳益精,祛风胜湿。

主治:阳阳痿,腰膝痿弱,风湿痹痛,筋骨挛急,四肢不仁等症。

文献摘录:《神农本草经》曰:淫羊藿气味辛寒,主阴痿,绝伤,茎中痛,利小便,益气力,强志。

按语:本品又名仙灵脾,治老人之阳事不振,小便滴沥,风寒湿痹,疼痛不已。其味虽辛但不燥,于肾阳不足者久服亦无妨。

肉苁蓉

性味:甘酸咸温。

归经:入肾经。

功效:滋肾,益精血,壮阳滑肠。

主治:男子阳痿,腰膝冷痛,小便遗沥,女子不孕,崩漏带下,及血枯便秘等症。

文献摘录:《神农本草经》曰:肉苁蓉气味甘微温,主五劳七伤,补中,除茎中寒热痛,养五脏,强阴,益精气,多子,妇人癥瘕。

按语:古人谓其补而不峻,有从容之称。本品既能温通肾阳,又能滋养精血,为老人填补下元而设。因其肉质丰厚而滋多,常用以疗老人大便虚秘。

巴戟天

性味:辛甘微温。

归经:入肾经。

功效:温肾助阳,强筋骨,祛风湿。

主治:阳痿,风湿,脚气,筋骨酸软,腰膝疼痛等症。

文献摘录:《神农本草经》曰:巴戟天气味辛微温,主大风邪气,阴痿不起,强筋骨,安五脏,补中增志。

按语:巴戟天壮阳益精得春蕾之性,祛风听以逐邪,强筋所以起痿,凡老人肾虚而致五脏不足,志气短少者最宜。

菟丝子

性味:甘辛温。

归经:入肝、肾二经。

功效:补肝肾、益精髓,壮阳,坚筋骨。

主治:肾虚精冷,阳痿遗精,腰膝疼痛,小便淋漓,大便溏泄及流产等症。

文献摘录:《神农本草经》曰:菟丝子气味辛平。主续绝伤,补不足、益气力、肥健人、汁去面?,久服明目。

按语:菟丝子性柔润多滋膏,以格物致知,吐丝不断善于补续绝,质地浓稠长于疗不足。中年以后肝肾下虚,阳痿遗精、小便频数、耳鸣目眩、腰酸膝软,及崩中漏下,服之多效。菟丝子还有美容作用。

紫石英

性味:甘温。

归经:入心、肝二经。

功效:镇心、养肝、温经。

主治:心神不安,肝血不足,女子血海虚寒不孕。

文献摘录:《神农本草经》曰:紫石英气味甘温,主心腹咳逆,邪气,补不足,女子风寒在子宫。久服温中,轻身、延年。

按语:紫石英色紫入血分,体重达下焦,性暖而补,宜于老年人下焦虚寒之症。

冬虫夏草

性味:甘温。

归经:入肺、肾二经。

功效:益肺肾,补精髓,止血化痰。

主治:虚劳咳嗽痰血,阳痿,腰膝酸痛,遗精等症。

文献摘录:《现代实用中药》曰:冬虫夏草适用于肺结核,老人衰弱之慢性咳嗽气喘、吐血、盗汗、自汗,又用于贫血虚弱,阳痿遗精,老人畏寒,涕多泪出等症。

按语:本品得阴阳之气至全,阴中有阳,阳中有阴,平补阴阳之功赛人参。其味鲜美,补肾与绿头雄鸭煨服,补肺同老肥雌鸭蒸食,是冬令进补之美味佳肴。近世用治肿瘤、肝硬化腹水亦有一定功效。

蛤蚧

性味:咸温。

归经:入肺、肾二经。

功效:补肺肾,益精助阳,止喘嗽。

主治:虚劳肺痿,咯血,喘嗽,消渴等症。

文献摘录:《本草纲目》曰:蛤蚧补肺气,益精血,定喘止嗽,疗肺痈消渴,助阳道。

按语:李时珍曰:“补肺止渴功同人参,益气扶羸功同羊肉。”现用于虚劳喘逆咳嗽,肾虚不能纳气者尤有功效。慎勿伤尾。

蜀椒

性味:辛温有毒。

归经:入肺、脾、肾三经。

功效:散寒去湿,温中助火,杀蛔虫。

主治:脘腹冷痛,吐泻及蛔虫等症。

文献摘录:《神农本草经》曰:蜀椒气味辛温,有毒。主邪气咳逆,温中,逐骨节皮肤死肌,寒湿痹痛,下气。久服发不白,轻身,增年。

按语:蜀椒时见于养老方中,以取其温补下元,破血通经,宜配合适当的药物使用,火旺之体大忌。微炒出汗,去目及闭口者,单取外壳色红者用,名椒红。

肉桂

性味:辛甘大热有小毒。

归经:入肝、肾二经。

功效:补命门相火,治痼冷沉寒。

主治:四肢厥逆,腰膝痹痛,虚寒恶食,泻利清谷,霍乱转筋,经闭,腹痛疝瘕,小便不利,格阳喉痹,上热下寒及痛疽痘疮,阳陷等症。

文献摘录:《神农本草经》曰:肉桂气味辛温,主百病,养精神,和颜色,为诸药先聘通使。久服轻身不老,面生光华,媚好,常如子。

按语:此老桂树之根皮,以肉厚气香色紫,指甲轻刨有油出,尝之舌有清香者佳。又有辣桂即桂之厚粗皮,仅作调料用。本品内能通达脏腑,外能周流血脉,为诸药之开路先锋,破阴凝布阳和,久服亦宜视体质而定,阴虚血燥者禁。古代有神仙服桂法,用肉桂克为末,甘竹沥毫升相和,于铜器中煎熬,丸如梧桐子大,初服1丸,日增1丸,9日止,勿更增,一年百病除,好颜色,耐寒暑,日行千里。以甘凉之竹沥佐肉桂,得阴阳相济之旨,可资养老之参考。

本文来源:明医公开课,本文摘自《实用膏方》(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,颜乾麟、邢斌编著)。由明医公开课整理发表,版权归原作者,如涉及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

赞赏

长按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得了白癜风怎么办
补骨脂素价格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pengpeidong.com/zysl/2188.html

网站简介| 发布优势| 服务条款| 隐私保护| 广告合作| 网站地图| 版权申明

当前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