卖到140块一斤这是什么高级食品立秋过

鸡头米,又叫鸡头肉、鸡公籽。它看上去跟莲子有点相似,都是圆圆的小颗粒,里面有白色的果肉,吃起来软糯弹口。八月立秋过后,鸡头米也拉开了秋收的序幕。这种食物在我国南北的湖泊里都有种植,因为富含淀粉又被叫做芡实,有着丰富的药用价值,常吃鸡头米可以补脾益肾、滋阴壮阳。鸡头米多见于江南,又以苏州鸡头米最出名,是苏州本地人最喜爱的一种时令美食。按说鸡头米这个名字听起来很土,让人很难和江南水乡的小家碧玉们联系起来,但当你尝到刚刚出锅的鸡头米时,这个疑问一定会烟消云散。剥开鸡头米坚硬的外壳,露出的是玉色般晶莹的果肉,入口软糯,还带着一丝植物的清甜,像极了江南女子的温婉动人。甚至宋朝诗人陶弼直接以《鸡头》为名作了一首诗,诗云:“三伏池塘沸,鸡头美可烹,香囊连锦破,玉指剥珠明。”除了苏州,鸡头米还多见于长江流域有荷塘小溪之处,河南信阳也大量出产鸡头米,还有种植户专门种来卖。鸡头米像莲花,又不是莲花,它的“莲叶”不像普通莲叶一样光滑,而是布满了凹凸不平的包,花和茎也长满了刺,看起来和仙人掌有的一拼。鸡头米的果实就是从花的根部成长起来的,成熟的鸡头米,通体都是炸开的刺,鸡头米花掉落以后花托还在,看上去就像是大公鸡的嘴巴,拨开以后的果肉又像是白色的米粒,鸡头米就是由此得名。想要吃到鸡头米真的不容易,为了让鸡头米有足够肥沃的成长环境,塘底的淤泥特别深,采摘的时候不仅行动不便,鸡头米浑身还都是细小的刺,稍不留神就扎到了肉里,即使是穿着胶鞋,这些细小的刺也会从针眼里穿透,扎到肉里。因此鸡头米从采摘到出籽都需要借助工具完成,不过熟练的种植户一手拿钩子一手拿镰刀,一天时间依然能采下不少。采摘到的鸡头米最简单的做法也是最收欢迎的做法,就是直接水煮,像是嗑瓜子一样,当做看剧时的零食,美味又营养丰富,讲究一点的话做一碗桂花糖水鸡头米,美容健康,拿来炒菜鸡头米也十分百搭,清香扑鼻又不会夺了食材的味道。鸡头米种着难吃着也难,但还是挡不住吃货们强大的欲望,每到鸡头米上市的季节最有名的苏芡可以卖到元一斤,到9月底下市前,热爱鸡头米的苏州人民纷纷开始囤货,攒着过冬吃,供不应求,在河南信阳也是一样的景象,家家都会囤一些鸡头米,等着过节过年拿出来招待客人。在你的记忆中,还有没有像鸡头米一样令人狂热的家乡美食呢?快快留言和我们一起分享,让我们大开眼界吧。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pengpeidong.com/zysl/9242.html

网站简介| 发布优势| 服务条款| 隐私保护| 广告合作| 网站地图| 版权申明

当前时间: